close

  重慶晨報訊 (記者 趙欣)大型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威剛記憶體》昨晚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正式亮相。該劇以鄧小平1976年復出至1984年國慶閱兵為時間節點,用48集的篇幅講述了這一特殊歷史時期中的偉人故事。導演吳子牛此前受訪時曾表示,這是一部不同於以往的主旋律劇,“更加追求細節與神似”。
  細節真實動人
  充分還microSD原歷史場景
  說起此次在創作電視劇《鄧小平》好房網時的基本原則,導演吳子牛表示:“我們就是寫一個偉大的普通人。”吳子牛認為,以往的主旋律題材影視劇多是引導觀眾以仰視的角度去看待歷史偉人,這樣的弱點可能讓人物個性沾染上臉譜化毛病,“要幫助觀眾真正零距離去走近偉人,那就得把視線調整到水平角度,用最真實的細節去還原歷史,從而引起共鳴。”
  細節是導演吳子牛最看重的部分,記者註意到,昨晚播出的第一集中,有著大量充滿人情味的細節展示,讓教科書中那位偉人鄧小平的距離一下子與老百姓拉得很近。比如,當身體受傷的鄧樸方在文革後期與家人團聚後,父親鄧小平會每天晚上親自隨身碟為他翻身擦背;當改錐掉在地上之後,鄧小平也會彎腰探到床下去尋找……充滿生活氣息的細節展示,把偉人真正還原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很多細節來源於鄧小平家人的回憶,”此外,吳子牛透露,為住商情趣用品盡可能還原歷史原貌,劇組對每一個歷史細節和生活細節都進行了仔細考證。“大到建築,小到化妝、服飾、道具等,甚至當時的音響、一張紙、一支筆、一枚郵票都要求符合1976年至1984年這個時期的時代氛圍。”
  演員不求貌似
  馬少驊下苦功出演
  “為什麼這次演小平的不是盧奇?”昨晚守著首播看的不少觀眾一開始有些不太適應,因為從外形來說,馬少驊與鄧小平似乎還有一定差距。不過,這也是《鄧小平》與過去的主旋律影視劇相比的一大創新,導演吳子牛在選擇演員時首次放棄了“貌似”原則,而以“神似”大力推舉新人。
  事實上,鄧小平的扮演者馬少驊也是一位偉人專業戶,他曾六次在不同作品中出演孫中山。雖然乍一看不太像小平,但隨著劇情的推進,馬少驊演繹的小平可謂越來越有味。尤其是他一口地道的四川話,語調、語氣已與各種文獻紀錄片中的鄧小平十分相似。
  吳子牛透露,戲中90%鄧小平的聲音都是演員馬少驊現場實錄而非配音,“他的表演從細微處入手,入木三分、形神兼備,深入人心,雖然在形象上和鄧小平沒有那麼像,但是他的神似遠遠重於形似,做到了角色與人物融為一體,把鄧小平同志的精氣神全部演了出來。”
  作為一個在武漢長大的貴州人,馬少驊是如何實現與鄧小平的高度神似的呢?“我天天都聽小平同志的原聲錄音、天天看小平同志當年的文獻視頻資料。”馬少驊坦言,當初接到這個角色的時候壓力大得睡都睡不著,在後期補配音時也補了很多次,一刻都不敢鬆懈。為了把鄧小平演得形神兼備,他還特地到四川廣安住了一段時間,專門學習四川方言,“這是我最用心、用情的一部作品,用30多年累積的技藝來演。”
  另外,其他演員也都演繹到位,無論是領導幹部還是基層幹部、普通百姓,連一個普通的農村老太太都演得很真實,讓人印象深刻。實力派女演員薩日娜飾演的卓琳,人氣演員張嘉譯飾演的習仲勛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宋佳、印小天、何琳等青年演員,也在片中有著讓人“眼前一亮”的不俗表現。
  專家解讀>
  該劇喚起一代人的記憶
  專家解讀>
  知名學者解璽璋表示,《鄧小平》一劇喚起他們這一代人的記憶,因為劇中用來表現鄧小平同志光輝一生的時間段,正好也是一代人的命運轉折期,比如“恢復高考”。
  如果沒有這個政策,我大概還在做工人。”解璽璋特別指出,該劇對未來理想的展望很到位,同時在表現鄧小平一生的時候註意體現偉人的家庭生活,“這個分寸並不是很好把握,但是這個片子做到了,並且在收尾時給予呼應。可以這樣說,對家庭親情的處理是這部劇的一大特點。我想,它的現實意義很可能會在年輕與年老的同志那裡都引起共鳴。”  (原標題:《鄧小平》:還原一個偉大的普通人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x08cxtpk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